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re
 

首页
      English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er
102, 2603 Hewes Way
Edmonton AB,   Canada

Phone: (780) 466-8683
www.acupuncture123.ca












 

 

值得中医人思考的问题--- “脉诊至上论”Q
-- 中国中医药论坛  V.{(
韩志龙200933日星期二于河北安国,


©中国中医药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2087&show=375论坛 --

Sh2sV
每当我认识一个人,当他(她)知道我是学中医的之后,如果他们想进一步了解我的时候,几乎会问到同一个问题:“你号脉怎么样?”每每听到这句话,都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对中医的忧患!w>


中医创造了太多的传奇故事,创造了太多的实实在在的疗效,此之所以兴隆也;创造了太多的东西,超越了现代科技的研究能力,创造了太多的误会;此之所以倾颓也;创造了太多连现在中医学生无法学会的东西,同时也是年轻中医在临床的绊脚石---“脉诊至上论”。_


是什么使中医的武器变成自己的绊脚石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种情况?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这种说法是否能够反映临床工作的事实呢?_


在临床上,患者来诊,把手放到脉诊上,一句话也不说,你要问点什么,他就很不高兴,再问他,他就要问你了,你会不会看病?中医看病不就是号脉吗?也许,你在临床,或多或少会遇到这个问题。情况或者没有这么严重,或者比这个还要糟糕。-


中医看病只是号脉,深深的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人们往往以医生脉诊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医的水平,进而决定是否吃这个医生的方子。<


这样的情况,往往衍生出了另一种情况---“脉诊至上论!”


在我的生活中,经常能有人问我是否认识“好中医”?我听了这个问题,很是尴尬。这些人,往往有病常年不愈,到处寻医吃药,就是偶尔碰到能单单凭脉诊说出他们的病情的这这些医生,然后,这个医生的方子吃几剂,那个医生的方子吃几剂。都不效,就说世界上没有好的中医了。这种患者普遍存在,这种思想也更普遍。其渊源就是“脉诊至上论!”


年轻的中医,在患者心目中的可信度更是低得可怜!出现这种情况,跟当代中医的执业习惯有很大关系。临床医生偶尔从脉诊看出几个症状,便自命不凡,大肆鼓吹,在加上患者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宋本《伤寒论》全文共“脉”字509个。占全文文字总数的1.1%;六经提纲中有“脉”字的共两条。占33.3%;伤寒113方,其中提到脉诊的共34方,占总数的30%;{J


这些数字说明,脉诊不是四诊中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多数时候,不用脉诊即可处方。《濒湖脉学》的序文写到: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本草纲目》写到:“《素问》言∶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若患人脉病不相应,既不得见其形,医止据脉供药,其可得乎?今豪富之家,妇人居帷幔之内,复以帛蒙手臂。既无望色之神,听声之圣,不能尽切脉之巧,未免详问。病家厌繁,以为术疏,往往得药不服。是四诊之术,不得其一矣,可谓难也。呜呼!”其首先强调的是望诊,其次为听,“又不能尽切脉之巧”说明切脉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最后只能:“未免详问”说明:最终的诊断还是以问诊为主。从侧面反映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


我要批判“脉诊至上论”! X


首先,这个观念是不科学的。单凭脉像就诊断疾病,是及其不可取的行为,是十分荒唐的诊断方法。这一点,上面的我对《伤寒论》的关于脉的统计和李时珍的观点可以证明。`


其次,这个观念会害死了中医。就像有些相信“脉诊至上论”的患者,到处寻找:“好中医”。最后,谓天下无好中医可看。4


第三,这个观念,使得年轻的中医的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严重阻碍青年中医的临床工作。青年中医往往执业时间短,在脉诊上没有更多的临床经验,如果不能说出患者的症状,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也同时助长“脉诊至上论”。是人们认为,只有老中医才能看病,只有能说对症状的老中医才能治好自己的病。


我些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代中医人能够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家一起来改变!一起努力向中国人解释,中医不崇尚:“脉诊至上论”。中医兴亡,人人有责!3x


我在此呼吁:认为我的观点正确的,就请在其他网站转载。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以上我说的问题只是中医的一个侧面,并不全面!0O'k

X}
都是从我的角度(一个年轻的中医的角度),来看带这个深深影响着中医发展的问题。@


自己平时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太多了,实在憋不住,发发牢骚!请大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