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re
 

首页
      English
Millwoods Acupuncture Center
102, 2603 Hewes Way
Edmonton AB,   Canada

Phone: (780) 466-8683
www.acupuncture123.ca
 






 

 

编辑先生您好,

您必定知道,国外针灸研究者正在激烈争论针灸到底是不是心理暗示作用(请用主题词 acupuncture and placebo查阅)。有些杂志编辑已经表现出对进一步研究针刺的不耐烦情绪(疼痛杂志)。他们认为目前研究针灸的文章有3000多篇,仍然不能对针刺到底有没有独特的疗效作出判断,觉得再作3000个试验也未必能有明确的结论。他们承认针刺和无治疗组相比有疗效,而和虚拟对照组(我们建议翻译为虚拟对照组而不是安慰剂组)对比,针刺组常失去显著性差异。哪怕针刺组比虚拟组高,也高不过10%左右,所以没有临床实用意义。我们也知道中国的针刺家们试图找出西方针刺研究失败(我们暂用失败作评判)的原因,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虚拟组设置不标准,不能作为虚拟对照,却也提不出哪种对照组能仅发挥心理暗示作用而不含任何治疗作用。因此,至今支持和否定针刺的文章还在一再发表(2016年)。

对比西方针刺和中国针刺的异同,我们发现回答针刺是不是心理暗示作用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心理暗示需要病人有清醒的意识,能对外界暗示性刺激(动作,语言,声音等)作出判断和反应。那么,临床上当病人处于昏迷,休克,植物人状态,全麻状态,全麻后意识恢复延迟等情况时,针刺有没有治疗作用呢?中国早就有大量这方面的报告肯定了针灸的这种作用,而西方罕有这方面的研究。我已经向西方针灸研究者建议对全麻病人全麻后开始针刺,观察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等改变,以验证中国的针灸研究报告。这个研究应该是最简单,最快速,却最能说明问题的研究。

对于一般疾病的针灸治疗,西方有些文章肯定而有些文章是否定针刺疗效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可能:

1),针灸治疗:

西方科研者针刺多为每周1-2次,总共10-12次。而中国的针刺(特别是科研时和不联用艾灸拔罐,刺血等疗法时),多为每天一次,总治疗多为15-20 或更多。显然西方组的针刺治疗刺激量远远小于中国组。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也表明,针刺多需要频繁的治疗,特别是戒烟,减肥和治疗急危重症(如脑中风等)等是如此。 西方这种低频次针刺方式很可能没有发挥出针刺的治疗作用,因为中国组单纯传统针刺的疗效比西方组单纯针刺的疗效高很多。

对于每次针刺的刺激量,我们很难判断,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提到了得气和留针20-30分钟。

可以想象,如果针刺组疗效不高,就势必容易和虚拟组疗效相混淆而失去显著性差异,也导致相应的各种比较性研究都失去显著性差异,如比较穴位和非穴位;比较当经穴位和它经穴位等等。

2),人群中对心理暗示的感受程度自然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群高,而有些人群低。这是客观事实,高则可达55%以上,而低则可为零。当比较低的针刺组疗效碰上低的虚拟组疗效(较低的心理暗示作用)时,针刺组还可以显示出和虚拟组的之间的显著性差别;而当这种较低的针刺组疗效碰上较高的虚拟组疗效时,很容易失去显著性差异。我们发现75%的否定性文章中,相应的虚拟组疗效在31%以上;而也是75%肯定针刺疗效的文章,其相应的虚拟组疗效为23%以下。所以,23%-31%可以被看作是针灸失败的临界区。

虚拟组的心理暗示作用并非对于所有主观性疗效指标有影响,如心理暗示能影响疼痛程度的判断,却不能影响焦虑,忧郁等程度(和无治疗组相比的结果)。当然,其更不能影响客观性指标,如血压,血细胞,激素水平等的改变,所以,虚拟组是个变动和不恒定的因素,其对于疗效的影响因人(病人),因病, 和因指标而不同,不能作为判断针刺疗效的对照组。

我们还发现,虚拟组的平均疗效率,无论刺入性(刺入皮肤)和非刺入性,都和虚拟理疗(TENS,激光治疗),虚拟脊骨矫正法等的平均疗效率几乎完全一样,都是23%。而平均疗效率在虚拟西医组为36%左右,在虚拟手术组为39%左右。说明问题不是采用的虚拟方法合适与否,而是具体试验中碰到的虚拟组疗效的高还是低的问题。虚拟组疗效率的高和低是人群中心理暗示易感性的高低决定的 

那么,我们该相信哪种研究组的结果呢?相信和接受虚拟组疗效率低的文章结果,还是接受虚拟组疗效率高的文章结果?这是一个并没有共识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一半以上的新药研究由于不能显示出和虚拟组疗效的显著性差异而被淘汰在临床试验阶段。如果我们接受前者,该疗法对那些不太受心理暗示作用的病人是个好的疗法,对心理暗示作用较强的病人,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我们接受后者,则该疗法被淘汰,谁也得不到这个疗法的治疗好处。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a), 针刺和无对照组相比,针刺总是有显著性疗效,即使反对针灸的人也承认这一点。

(b), 针刺和虚拟组比,有时超过虚拟组,有时不能超过虚拟组。

(c), 虚拟组和无对照组相比,似乎只影响病人对于疼痛程度的判断,而不能影响其它主观指标的判断。

说明针刺组疗效比虚拟组更稳定和可信。

国内设置虚拟组的研究报告不多。收集仅有的国内这类文章和收集国外采用高频次治疗的理疗研究的文章,都可以得出高频次治疗时的疗效比西方现在使用的低频次治疗方法的疗效高。在这些文章中,治疗组疗效增高,而虚拟组疗效倾向于减小。所以建议西方组采用高频次治疗。

3),针灸师水平

国外针刺研究中,参加针刺操作近一半人不是专业针灸师,而是家庭医生,理疗师等。文章中多介绍说这些人也有数年的临床应用针灸治疗的经验。然而我们常有病人来自于这类人的诊所,据病人介绍,这些医生扎针每周1-2次。扎上针后留针5-10分钟-针刺只是点缀,他们还是按照他们本来的专业治疗。如脊骨矫正医生一般看一个病人就是15分钟左右,他们用的针灸也就是15分钟以内的事情。这样的针灸技术值得怀疑。

如果对于针灸的医生个人技术不加验证,那么,即使他们采用了高频次治疗,其疗效也让人担心。

(4), 来自于作综述的人们:

西方文章的综述者常常将针刺,艾灸,拔罐,指压,耳压等和针灸混为一谈。对于回答针刺是不是心理暗示作用这一问题,这一混合讨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西方文章综述者也常常避免采用来自于中国的文章,也排除发表在西方,却怀疑作者是中国人的文章。这样,他们的资料来源就只能是按照西方方式研究出的结果作推论和总结。也就导致长期以来自己做不出疗效,却盲目怀疑中国针刺研究的可信度。

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导致西方人怀疑针灸就是心理暗示作用:如针刺穴位和非穴疗效一致;针刺健侧和患侧一样;针刺按照经络,也可不按照经络(如董氏奇穴疗法等);针灸有得气和不得气都可以(如腕踝针,浮针等)等等。都使人不得不怀疑针刺就是心理暗示作用 

还有,西方有些针刺研究不讲究疾病的原因,对于同样的症状采用同一个穴位治疗而不根据病因加以调整和变通,如永远用一个内关穴治疗各式各样的恶心呕吐(晕车晕船,妊娠反应性呕吐,化疗放疗后恶心呕吐,更年期综合征恶心呕吐,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反应性呕吐)等等,所以疗效不佳. 

还有人针刺一次就想看伤口癒合程度的变化;或针刺竟然为每两周一次,就想有临床效果。

综述者往往用大样本研究作为否定针刺的证据,却没有意识到大样本研究牵扯和动员了众多临床诊所和众多针灸师后,由于个体技术能力的差异,结果会倾向于减小针刺组的疗效水平的。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争论还在继续,西方针刺仍然在徘徊和迷茫状态,我写了一篇文章试图解除他们这个困惑,您可以从网上查看:

Chinesehttp://www.acupuncture123.ca/Placebo%20Ch1.html 

Englishhttp://www.acupuncture123.ca/Placebo%20En1.html

我的目的在于给西方针灸研究者提示西方当下针灸研究的问题所在,鼓励他们按照中国的针刺方式研究针刺,毕竟针灸是中国人介绍给西方的,探讨针刺是不是有疗效,势必先按照中国本土针刺方法来研究和验证,而不是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的研究针刺。否则,研究的结果不可强加在 (中国式) 针灸的头上。 

现在这封信已经给超过90个西方有关针刺研究的杂志社发出。也已经同时给国内近20个中医针刺杂志发出,所以不适合发表,而仅仅希望每个编辑部能将之在编辑们和审稿人员中传播。 

我个人认为,中国针灸研究者是用最简单的研究方式(随机分组,但不设置虚拟治疗组和无治疗组)却得出了最接近真理的结果。我们不必要非得设置虚拟对照组,按照目前方法,对比当前最常用和所谓有效的西医西药或手术疗法即可,当然潜在危险是:如果所比较的西药和手术也没有经过虚拟对照验证,针刺的效果还是会被人怀疑二者都是心理暗示作用。

尽管很有可能在采用高频次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和虚拟对照组的差别将会明显拉开,出现显著性差异,使得否定针刺的看法消失,由于虚拟组的心理暗示作用会因人而异,因民族等而异,所以会导致任何新的疗法在通过心理暗示作用验证时,出现由于虚拟组心理暗示作用高而导致的试验失败。我们有必要研究不同地区(中国南方 和北方,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等不同人群中)的心理暗示感应程度上的差别。还需要研究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不同民族之间循经感传率的高低不同-这势必能判断不同人群针刺疗效的差别。我们的经验是,西方人用中国草药疗法的(我用的是经方)临床效果比中国人明显好。

(多说一句,西方对西药和手术,理疗,脊骨矫正术,按摩等疗法用虚拟对照的研究非常少,却要求针刺通过虚拟对照组检验。这对于针刺不是危机,而是机会,我们应该有信心回答针刺的确不是心理暗示作用,而是有其独特治疗作用的,使西方人对于针刺的信任从早期的好奇这样的感性理解变成理性接受)

仅此供参考,

恭颂商琪。

 

王文琦于加拿大

 Wenqiw57@hotmail.com